
陈里:拿下形式主义“紧箍咒” 释放实干兴业“洪荒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 。本文就这一主题,阐述了基层负担过重的现象,将基层减负与摒弃形式主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进行减负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近日,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聚焦“四个着力”,提出了务实管用的相关举措,体现了中央对基层干部的深切关爱,旨在为基层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一石掀起千层浪,《通知》在基层干部中引发极大反响。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笔者曾先后到16个省市调研、讲课,在与广大基层干部交流中,常能听到基层同志反映负担太重,其中耗费大量精力,占用大量时间的往往不是主职工作,而是重“迹”不重“绩”、 用“新”不用“心”的种种检查考核。其中主要集中在上级和同级部门的考核过多、过勤、过繁,评分又过度追求民众的打分、评价、反馈。群众没反馈不行,有反馈不好不能过!过于繁琐的考核绑架了基层干部,群众,一些吹毛求疵的考评和重责,也伤透了一部分基层干部的心,让群众哗然。滥用信息化严重,特别是微信圈公务、第三方评估群众满意度等带着技术专权的检查考核,基层干部只好为避免被责而想尽对策斗智斗勇,耗时费力,让他们深恶痛绝、又深陷其中,成为了困扰干部的“紧箍咒”。 看是形式主义的新表现,实则顽疾复生的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 明白了根源,就好靶向治疗、对症下药。 就产生的根源来看,形成个别部门形式主义的不外乎三条:一是名利思想出怪,造锦添花要政绩。主要表现在于任务分解层层加码以示重视,报表设置繁细便于出效果,做足表面文章,让基层抠破头,政绩式部署任务; 二是惰懒作风作祟,庸政怠政避责任。主要表现为当甩手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