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4月 18欢迎访问陈里博士官方网站!
Shadow

作者: chenli

陈里: 三治融合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媒体报道
2019年3月23日,清华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沙龙第二期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由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主持,邀请到三农专家、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原主任陈里博士进行了“三治融合走好乡村善治之路”的主题分享。                                                      沙龙现场邓国胜(主持人):乡村振兴战略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期我国重大发展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4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2019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会议强调“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抓实建强基层党组织,整顿...
陈里:深度贫困地区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脱贫之路

陈里:深度贫困地区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脱贫之路

三农观察
日前,人民网刊登了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原主任陈里的文章《深度贫困地区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脱贫之路》,全文摘录如下:  陈里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智库高级研究员 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原主任     要实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2020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在解决“深度贫困”所带来的问题及产生的影响。我认为,要摆脱“深度贫困”这个问题的束缚,需要激活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逐步、稳步的脱贫,从深度贫困地区的自身努力与外在扶持现结合,以“自力扶贫”与“智力扶贫”为主要手段,促进深度贫困地区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可持续脱贫之路。 第一步是“自力扶贫”。扶贫先扶“自”。扶“自”就是帮助贫困群众建设自力、自强的脱贫斗志与勇气。通过在知识上、技术上、思想上的帮扶,提高他们的自主脱贫致富的素养。假如不能够让贫困群众的自主脱贫能力提升,也就难以谈及其它的脱贫手段与方式。从哲学上来说,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因而,在各方条件都支援的情况下,暂时脱贫了,但如果外部支援没有了,再次返贫,脱贫摘帽的目的也就不可能实现。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还是必须从基础抓起,从人的自力能力抓起,通过“自力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及地区的创新创造活力,让滋生贫困的各种“陋习”没有落地生根的土壤。 此外,“自力扶贫”也能把从事繁重扶贫工作的干部从“忙”中解脱出来,提高扶贫的效率,给那些战斗在扶贫工作第一线的干部减压。随着扶贫攻坚任务落实时间的临近,在摘帽目标的高压之下,一些地方的干部常常是没日没夜的工作,吃不好睡不着,但群众却不一定满意,对于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效率也不高。我认为,除了干部帮...
陈里:拿下形式主义“紧箍咒” 释放实干兴业“洪荒力”

陈里:拿下形式主义“紧箍咒” 释放实干兴业“洪荒力”

社会治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 。本文就这一主题,阐述了基层负担过重的现象,将基层减负与摒弃形式主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进行减负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近日,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聚焦“四个着力”,提出了务实管用的相关举措,体现了中央对基层干部的深切关爱,旨在为基层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一石掀起千层浪,《通知》在基层干部中引发极大反响。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笔者曾先后到16个省市调研、讲课,在与广大基层干部交流中,常能听到基层同志反映负担太重,其中耗费大量精力,占用大量时间的往往不是主职工作,而是重“迹”不重“绩”、 用“新”不用“心”的种种检查考核。其中主要集中在上级和同级部门的考核过多、过勤、过繁,评分又过度追求民众的打分、评价、反馈。群众没反馈不行,有反馈不好不能过!过于繁琐的考核绑架了基层干部,群众,一些吹毛求疵的考评和重责,也伤透了一部分基层干部的心,让群众哗然。滥用信息化严重,特别是微信圈公务、第三方评估群众满意度等带着技术专权的检查考核,基层干部只好为避免被责而想尽对策斗智斗勇,耗时费力,让他们深恶痛绝、又深陷其中,成为了困扰干部的“紧箍咒”。       看是形式主义的新表现,实则顽疾复生的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 明白了根源,就好靶向治疗、对症下药。        就产生的根源来看,形成个别部门形式主义的不外乎三条:一是名利思想出怪,造锦添花要政绩。主要表现在于任务分解层层加码以示重视,报表设置繁细便于出效果,做足表面文章,让基层抠破头,政绩式部署任务; 二是惰懒作风作祟,庸政怠政避责任。主要表现为当甩手掌柜...